發布日期:2025.07.29
稿件來源:皖能馬鞍山公司
點擊次數:
在皖能馬鞍山公司發電部脫硫運行班組,“老頭兒”孫禺的名號無人不曉。這個帶著幾分親切的稱呼,無關乎年齡,是大家對這位扎根運行一線40余年的技術骨干最樸素的敬意。最近,這個名號常和另一個名字連在一起——外委單位皖能運檢的張天賜。正是這對特殊的師徒,在近期的脫硫頂崗考試中拔得頭籌,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。
“外委的咋了?干的都是一樣的活兒,技術不分內外,能把活兒干好、把安全守住,就是好樣的。你肯學,我就肯教。”這是孫禺第一次見到張天賜時說的話。那時的張天賜,剛接觸脫硫系統,面對復雜的設備參數和工藝流程,常常急得滿頭汗。但孫禺看在眼里的,是這個小伙子下班后還抱著規程啃的韌勁,是操作時寧愿多跑幾趟、多問幾句也絕不馬虎的認真。
“師傅從不嫌棄我底子薄,總說‘笨辦法有時候就是好辦法’。”張天賜對現場的管道走向、吸收塔的內部結構不熟悉,孫禺就拉著他在現場跑了一遍又一遍,拿扳手當教具講原理。遇到專業術語,孫禺怕他聽不懂,就打比方:“你就把漿液循環泵想成家里的抽水機,它‘偷懶’了,塔里頭的‘活兒’就干不好了。”為了幫張天賜補理論短板,孫禺把自己多年來攢下的筆記搬了出來。那些泛黃的紙頁上,有工整的脫硫反應化學方程式,有不同工況下的參數對比,甚至還有用紅筆標注的“易錯點”。
功夫不負有心人,在孫禺的悉心教導下,張天賜取得了獨立工作頂崗考試第一名的佳績。在發電部脫硫運行班組里,“老頭兒”孫禺帶著徒弟張天賜巡檢的身影,成了一道尋常而又感人的風景。這里沒有“內外”之分,只有師徒間的傾囊相授與勤學不輟,在機器的轟鳴中,奏響了老馬電關于傳承與成長的協奏曲。(周仕保)